1997年11月10日,吉林造纸有限公司、江西纸业有限公司等9家新闻纸企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合作部提出了对来自加拿大、韩国和美国的新闻纸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半年多来,有关部门在做了大量调查取证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7月9日发出一则公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告(1998年第2号)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初步裁定存在倾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存在实质损害,而且认为国内产业实质损害由倾销造成。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22条的规定做出决定如下:
自1998年7月1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将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和美国,进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纸开始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进口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原产于上述国家的新闻纸时,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与初步裁定所确定的倾销幅度相应的现金保证金。
公告一发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大新闻媒体相继予报道,因为它是我国首例的反倾销案件,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倾销与反倾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
国家经济贸易委会员对外经贸司副司长王琴华说:“先讲什么叫倾销,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它有一个比较规范的说法,就是说某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在向它国出口商品的时候,是用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向其它国家出口商品,这种正常价格一般理解为应该是说在本国市场上出售的价格,或者可以理解为成本加合理利润。
而反倾销则是进口国的企业或产业在这种倾销产品对自身构成伤害,向国家的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调查的过程即为反倾销。吉林纸业反倾销案就是在全国9家新闻纸生产厂家认为受到伤害后向外经贸部提出的反倾销调查申请。”报纸与百姓有着密切的联系,全国每年每人大约消耗报纸40张。在1994年以前,新闻纸需求总量在70万吨,全国广大新闻纸厂家完全能够满足这种需求,供求关系也基本平衡。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1995年以来,新闻纸的需求量加大,同时造成了新闻纸价格的上涨。9家纸厂之一的江西纸业有限公司也深深地感到了这种变化,干了30年销售的老处长熊晓云对此记忆犹新:“1995年全国新闻纸市场是相当的火,不能讲疲软,火得不得了。在那时,如果谁能搞到几吨新闻纸,也算是个小能人了。为了保证党报、党刊的正常发行,纸厂也做出了贡献。”
《江西日报》销售处负责人苏兴禄说:“我们的《江西日报》是省委的机关报、省委的党报,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也没出去搞,纸厂就在家门口,我们需要多少,他们(纸厂)供应我们多少,所以说我们两家关系也挺好,我们基本上是以江西造纸厂为主。”
这种关系一旦被打破,就必将失衡。1996年新闻纸的需求量缺口在10万吨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允许进口部分新闻纸来弥补不足。借此机会,国外新闻纸厂家全面登陆。
价格的优势造成了市场的倾斜,而我国的新闻纸行业无论在生产规模以及技术水平上,在短期内还无法与这些国外厂家抗衡,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确实是国外企业抢滩、打垮我国新闻纸行业的大好时机。
市场份额的减少,只能用限制产量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来解决。据有关专家分析,如果进口同类产品的数量占到国内需求总量的10%,即为临界点;如果占到15%,即为威胁点。从我国海关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新闻纸进口量达到35.6万吨,这个数字占国内需求总量的40%。库存增加、流动资金占用、下岗人员的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作为江西纸业的副总裁彭春林每天都在为打开困难的局面而工作。
彭春林说:“我的想法是希望直接地把我们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建立起来,因为正好我这里需要,你那里也提供,一个是价格,一个是费用。在1996年11月份天津一次例行的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应该拿起反倾销的武器。
企业的发展有人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大环境。没有法律就形成不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自1969年到1997年全世界范围内的反倾销案件达到了3200多起,涉及的产品种类3000多种、金额达千亿美元。世界贸易组织也为反倾销、反补贴制定了两个协议,这两个协议的目的就是对倾销产品给进口国产业造成的损害提供连续有效的救济,是为了维持一个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立健全法制体系是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正常运作的条件和需要。1997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该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这个条例出台后,1997年10月16日江西纸业向国家正式递交了立案、调查反倾销的申请,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在1997年12月11日正式立案。
国家经贸委专门为此案成立反倾销领导小组,按照法律程序在3月收回了国内企业调查问卷,基本掌握了这种销售是否给企业造成了伤害。外经贸部也同期收回了国外企业调查问卷,他们主要负责的是生产成本的调查。一切都按照法律的程序进行着。这是我国企业对别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而我们却多次遭到了别人的反倾销。由于某些国家和地区把反倾销作为一种手段对我们进行歧视性的反倾销诉讼,给我国的产业、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自我国1979年首次遭到反倾销诉讼以来,国外对我国产品的诉讼达到了302起,涉及金额达数百亿美元,中国成为国际上反倾销的主要目标,而且开始指向涉及金额大、就业人数多的产业的大宗出口商品。其中最大的两起是欧盟1995年、1996年鞋和箱包两案,这两起不同结果的案件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样的思考呢?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商会是组织应诉的主要协调单位。
轻工商会1994年以来开始组织反倾销应诉,在这以前他们对这类案件大多是不予理睬,也不懂得利用自己的权力去参与抗辩,结果是失去了许多机会。1995年,欧盟对中国产的皮鞋提出反倾销调查,此案涉及金额4.5亿美元、生产厂家1800多家。
在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之后,使得这起涉及金额5.4亿美元、生产企业1377家的反倾销案最终以大部分无税结案而告终。从国外对我们歧视性反倾销诉讼的这两起案件可以看出,我们的企业与行业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从1994年以前对别人诉讼的不予理睬,到现在积极地参与应诉;从败诉到胜诉到现在的拿起反倾销这个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均说明了国内企业适应世贸一体化、溶入世界经济大潮的一种成熟与希望。这次吉林纸业肯定性初裁的作出,带给企业的又是什么呢?
彭春林说:“我们自己要加快发展速度,这是很关键的,获胜以后将会给我们国内多家新闻纸厂带来一个很宝贵的加速发展的时间、空间。”
这种时间、空间是有限的,上海韩松纸业有限公司由韩、美、中三家合资兴办,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废纸脱墨技术,大量节省了木材。江西纸业年产新闻纸10万吨,企业职工3000人左右,而韩松是10万吨的产量,只有300名员工,而这种冲击对企业来说又是另一种考验。
彭春林也数不清这是第几次为反倾销案来到北京,这次外经贸部公告自发布之日起,37天内被诉的国外企业还有一个应诉期限,作为企业来说还有很多的工作,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其它的问题。
彭春林说:“假如败诉或出现一些其它不尽人意的情况的话,作为企业来说,也没什么。依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把自己企业内部的事情做得更好,还会积极地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这个绝对不变。”
反倾销一案的成立与否,关键在于倾销是否成立,对行业是否造成损害。据外经贸部的初裁结果显示,加拿大1996年向中国出口的新闻纸比1995年多了74.3%,韩国和美国的出口量也分别增长了155倍和13倍,而且其价格也分别有所下降,造成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1996年我国国内新闻纸产业开工率为90%,1997年开工率仅为60%,库存大量增加,价格在成本超高的同时却大幅度下调等等这一切,均说明了歧视性倾销的存在。
外经贸部的公告只是一个初步的裁定结果,在做出最终裁定之前,还应该有一个应诉的期限。根据惯例,反倾销调查申请须在12个月的时间内做出仲裁,特殊情况可以延期到18个月。目前还剩下5个月了,对于企业来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7月9日,外经贸部公布了中国首例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6天以后在北京,中国9家新闻纸厂的经理们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个情况通报会,这次会议的议题是什么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老总。
记者:“大家聚在一起开过多少次这样的会?”
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子骏:“开这样的会起码十次以上,而且商议反倾销,也就是在我们宜宾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在那时签署了一个反倾销宣言。”
记者:“王律师,你是什么时候接手这个案子的?”
北京环中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雪华:“我们环中律师事务所正式接受中国新闻纸产业的委托是1997年3月份,而实际上,在1996年底,新闻纸产业所选出的代表吉林纸业已经跟我们接触,商讨提起反倾销案件的事宜。”
记者:“那最严重的时候,你们厂状况是怎么样?和以前相比受到了哪些损害呢?”
谭安华:“开工不足,职工下岗。”
福建南平造纸厂总经济师吕俊泰:我们的年产量是15万吨,目前跟广州两家都保持在国内新闻纸产量第一。
记者:“在1997年年底的时候,(南平厂)开工率是多少?”
吕俊泰:“开工率只能到75%、80%”。
王雪华:“据统计,从1969年到1995年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反倾销案件达到3108起,全球遭致反倾销的产品种类已经超过三千多种,因此受到影响的贸易量至少达到千亿美元以上。”
国外对我们歧视性的反倾销诉讼,我们学会了运用法律手段来反击,现在国外产品再也不可能肆无忌惮地对我们进行倾销了,这真是一次意义非常的胜利。
王雪华:“作为中国新闻纸业的代理律师我有充分的信心,我们这个案件最终会以圆满的胜利而告终。”
外经贸部的2号公告发布以后,得到了一些不完全的反馈,主要是一些国外的朋友,第一个他们对中国新闻纸产业能够成功运用反倾销法律武器,能够得到这么一个肯定性初步裁定,他们表示祝贺;第二个认为中国的反倾销起点很高;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人学会了运用国际竞争规则。
会上记者们向各位代表提出了一些问题。
某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几家企业今年上半年的生产销售情况怎么样?”
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绍盛:“我简单说两句,从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看,有了好的转机,我们6月份的回款额创今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2604万。”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记者:“我想请问一下王律师,你刚才说到一长串的数字,就是说我们国家一些行业在国外遭到反倾销的诉讼比较多,您有没有参加过这类的诉讼?以后有什么打算?”
王雪华:“在国外对我们中国出口产品提出反倾销申请的时候,我们是代表国内产业进行应诉,过去的工作我们主要起配角作用,无论是我们应诉也好,还是我们提出申诉也好,我们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反对国际上曾经有过的一些歧视性的做法。”
某记者:“初裁作出以后,乃至终裁胜诉的话,胜诉以后,九大纸厂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彭春林:“我们并没有感到一种沾沾自喜,应该说我们更加感到的是压力,用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装备我们自己,把企业的事情做好,努力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胜诉以后,国外产品将被征收反倾销税,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价格也不得不提高,对我们的企业压力相对减少,可以使得这个产业得到一个很宝贵的发展空间。
记者:“我看到你刚才带了一张报纸。”
闫子骏:“这就是用我们七号机生产的新闻纸,在人民日报罗兰机上试制的,人民日报罗兰机代表了中国当今最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我们这个纸在上面印的时候不断头而且色彩还原特别好,当时和进口纸一起印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完全能够代替进口,希望咱们坚定信心。”
在这个跨世界的年代,买方市场的形成,或者说供大于求形势的出现也将成为必然,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老总们又是如何看的呢?
江西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和平:“我们九家对这个考虑不仅是香港市场,包括国外市场,我们都可以打进去,这样的话整个供需体系就比较平衡,也就是这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搞上去。”
记者:“就是说这个时间是非常宝贵?”
姜和平:“时间是非常宝贵,所以这次反倾销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比较好的机遇,机遇又变成我们新闻纸厂的压力,把这个压力变成动力,相信我们九家新闻纸厂,在国家产业重点扶持的就是新闻纸,在这个政策的感召下,我们新闻纸企业一定能振兴。”
情况通报会的第二天,记者得到消息,9家新闻纸厂的代表们又将在这里举行一次内部会议。然而记者的到来似乎让他们感到吃惊,经过协商之后,他们谢绝了采访。理解他们,行业内部的事情我们暂不参与,但记者也深深感到在行业内部之间似乎还有很多话题,初裁之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让记者祝愿这个行业更加健康成熟。